查看原文
其他

51人回顾 | 让故事静静流淌

51人 定海桥 2020-11-17

7月的故事创作班结束之后,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将栾奶奶作为五十一人的一员,来开展关于她的五十一人活动。栾奶奶生于1944年,一生经历抗战、内战、建国、大跃进、上山下乡、文革、改革开放、知青返沪,但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任何与改革、变化有关的词,她似乎一生都处在一种窘迫、无助,一旦人们向她靠近便会立即被她视为救命稻草。

在故事创作班,我与栾奶奶有了第一次正式的交集,她开朗、乐于分享、又很容易陷入在“我很惨”的凄苦情绪中;与之前街坊与我所说的形象截然不同。当她开始唱起那些已经离上海远去、离定海桥也远去的叫卖声时,我陷入这种回溯,她有一种表演天赋。 


      在“故事创作班”的栾奶奶和定海桥互助社成员

栾奶奶的生活与困境是我亲眼所见,我也能感受到,这种艰苦无法假装,哪怕街坊一再和我说:“不要相信她,不要被她骗了。”有时与街坊聊起栾奶奶,我会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个与我所认识的截然不同的人。

此后的51人项目,我们便以栾奶奶的叫卖声为核心,希望为她“打造”一张原声大碟。项目开展的过程中,蕴奕、老徐与我来给她拍短片,正巧遇到栾奶奶在吃午饭——她用电饭煲烧一锅开水,煮了一些挂面,就着一些亚麻籽油和盐,当着我们的面吃完了这一碗光面,没有任何荤菜,连青菜都没有。如若不是我们正好撞上,如若有其他邻居在现场,或许此情此境又会被视为一种表演。

拍摄过程中,我极力将她往“好”的方面引导,使她不陷入“我好惨”的认知中。但眼前的一切:可以说是危房的住所,需要费力才能爬上的通往二楼的楼梯,挂面和亚麻籽油被完整地包在塑料袋里、那还都是从老年人保健品销售会的现场拿回来的“战利品”。我们让栾奶奶带我们上楼看看二楼,连接二楼与一楼的不是楼梯,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副梯子。她极其困难地向上爬,以一种极其困难的姿势伏在楼梯上。二楼是她的小房间,潮湿、阴暗,屋顶是劣质的夹芯板,冬冷夏热,无法待人。她一直惶恐,二楼可能会塌下去,于是找过居委会的人来修缮。我看了一眼修缮部分,连最基本的力学原理都不符合,材料的强度也不足以支撑二楼,栾奶奶便开始央求我们找人来帮她修房子。


那次让我心痛的拍摄结束后,我向栾奶奶讨要一些三七,想带回家种植,她很大方地给我。谈话之前,栾奶奶无意中提起、或许她是有意地、要让我们知道她的生活到底有多艰苦。她说:“有一次我走在路上,看到一个小姑娘吃香蕉,就问她:’小姑娘,你能不能舍一根香蕉给我吃,我好久没有吃香蕉了。’”这让空手上门的我非常不好意思,便跑去附近的水果店,买了三十块钱水果,还有一些熟菜,至少能保她这两天不至于吃光面。

十二月四日,活动当天,来者比我们预计的要少。一开始还是有许多尴尬与冷场,栾奶奶并不完全知道我们要让她做什么,她完全凭着感觉。我与陈韵按照钱佳楠给的歌单让栾奶奶唱那些叫卖声,期初大家还有些拘谨,栾奶奶的表现堪称出彩,有一次她居然跳过了主持和曲目之间过度的陈韵,自己承上启下从一首唱到另一首,唱完还和我们说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。


梨膏糖、白果、老虎脚爪、棕梆、修雨伞、磨菜刀。栾奶奶完成了歌单上所有曲目,尽管到后面,我愈发认为叫卖声的调子都变得一致,不可能所有小贩都用同一种调子在叫卖,她应该是她在发挥中的一种再转换;到最后我甚至大胆地推测:有些唱词也是她即兴编的,如果真是这样,那这种演绎型人格的表演能力已经胜过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明星。

无论如何,栾奶奶的声音依旧有很大的保存价值——作为一个个体的记忆保存者而言。事后,我们送栾奶奶回她同学家,我照例买了一些水果给她。她的眼镜几乎看不见了,走路需要用盲杖辅助;在今年七月的故事创作班时,她还可以用手机看小说,看《盗墓笔记》、《鬼吹灯》,我没有想到恶化的那么快。

关于她的身世、户口、生活、经济来源、家庭结构,在这次定海桥互助社成员与外来朋友的讨论中,又有了更多更合理的猜测。假如我一旦讲出,很有可能会被扣上“我攻击老人”的帽子,栾奶奶的苦是真的苦,但深究这些“苦”的来源,也许有一个更合理、更合情的缘由。

当我写下这篇回顾时,我突然想起栾奶奶那天吃光面的景象——一点点面、一点点油、还有一小撮盐,这已经是构成她生活的全部了。小时候我读过屠格涅夫的《白菜汤》,一个寡妇失去了丈夫和独子,一个人住在一间又破又阴暗的屋子里,用一个旧的小锅子烧白菜汤。

我眼前突然出现栾奶奶拿着一个不知是旧还是脏的漆黑长柄汤勺,她尝了一口,对我说:“生活已经这样了,但有些事是不容糟蹋的,比如这碗面,虽然什么都没有,但汤里有盐。”

本期撰文:王鑫

《栾奶奶的定海桥之声》CD将在明年由定海桥互助社出品。

销售收入将用于支持栾奶奶居住改造和互助社日常运营,敬请关注。

相关活动

上双“51人” | 12月11日,糖纸侦探社

过往回顾

51人回顾 | 尉亮轮:亲切的记忆

51人回顾 | 李辉与偒傣话

51人回顾 | 在上海之巅

51人回顾 | “横竖横”放映地点勘察记

51人回顾 | 三位老美工

51人回顾 | 我们的工人新村

51人回顾 | 和平公园围棋角记

51人回顾 | 记忆、身体、“荣誉感”

51人回顾 | 李中华师傅的自行人生

51人回顾 | 缪老板的黄鱼面之味

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,现在,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。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,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、会谈、待客、反思、组织、创作的活动现场。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/知识之方法的探索,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、互助、合作。互助社会举办讲座、游览、出版、地方特色的晚餐、学者驻地、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。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.org。

“51人”由Raqs媒体小组总策划,策展组成员陈韵带领定海桥互助社“51人工作组”共同执行。项目探索生活的可能性,为双年展赋予日常生活的诗意。在上海双年展的17周时间里,每周将有3个关于上海“人物”的活动在城市里以流动或固定的形式发生。敬请关注本微信账户,了解最新活动信息。

51人网站:51personae.shanghaibiennale.org

51人喜马拉雅电台二维码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